招生就業(yè)
發(fā)布時間:2017-12-01 作者: 來源: 點擊數:
本科生
專業(yè)名稱 |
研究方向 |
修業(yè)年限 |
授予學位 |
主要課程 |
工程力學 |
工程力學專業(yè)采用力學為核心的工程科學教育方法,培養(yǎng)德、智、體全面發(fā)展,掌握工程力學基礎理論、計算方法與測試分析的專門人才,能夠在相關工程領域尤其是能源開發(fā)領域中,從事與力學相關的技術研發(fā)、工程設計及技術管理工作的高素質人才,也可以成為繼續(xù)攻讀碩士、博士學位的力學及相關學科的高層次研究人才。 |
四年 |
工學學士 |
理論力學、材料力學、彈性力學、結構力學、巖石力學、土力學、實驗力學、流體力學、振動力學、塑性力學、計算力學等 |
土木工程 |
土木工程專業(yè)培養(yǎng)適應我國社會經濟發(fā)展和現代化建設需要,德、智、體全面發(fā)展,掌握工程力學、結構工程、巖土工程、地下工程、礦山建設工程學科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,具備從事土木工程的項目規(guī)劃、設計、施工及管理的能力,能夠在建筑工程、地下工程、巖土工程、礦山建設工程等領域從事設計、施工、管理、教育、投資等技術工作和管理工作,具有初步的項目規(guī)劃和較強的科學研究、技術開發(fā)能力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。 |
四年 |
工學學士 |
理論力學、材料力學、結構力學、土木工程概論、房屋建筑學、鋼筋混凝土結構、鋼結構、土力學、建筑材料、建筑施工、基礎工程、高層結構、城市地下工程、地下建筑結構設計、巖土特殊施工、隧道與井巷工程、基坑與邊坡工程、地鐵與輕軌工程、建筑經濟。 |
建筑學 |
本專業(yè)注重建筑文化、建筑設計基礎理論及相關工程技術知識的教學;注重綜合素質、設計實踐能力和創(chuàng)新精神的培養(yǎng);注重提高學生的英語能力,計算機應用能力,并將計算機輔助設計貫穿在專業(yè)教學環(huán)節(jié)中。培養(yǎng)學生的空間想象力、造型能力和表現能力,培養(yǎng)具備建筑單體設計及建筑群體規(guī)劃設計方面知識和能力的寬基礎、高素質的專業(yè)人才。培養(yǎng)學生成為具有創(chuàng)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建筑師。 |
五年 |
|
本專業(yè)側重于建筑單體和建筑群體設計的學習,開設有建筑學概論,建筑設計基礎,建筑原理與設計,中國建筑史,外國建筑史,建筑構造,建筑物理,建筑力學,建筑結構,美術,住宅建筑設計,居住區(qū)規(guī)劃等主要課程。 |
城市地下空間工程 |
本專業(yè)具有堅實的數學、力學、巖土工程等自然科學基礎和人文社會科學基礎,掌握城市地下工程規(guī)劃、勘察、工程材料、地下結構分析與設計、機電基礎及工程機械、城市地下工程設計與施工技術、電工技術、工程測量、施工組織和工程概預算、工程監(jiān)理等方面的基本知識和技術,具備從事城市地下空間工程的規(guī)劃、勘察、設計、研究、開發(fā)利用、施工和管理能力。城市地下空間工程專業(yè)開展2+2合作項目和畢設實習項目,為學生參加國際交流提供良好的機會和平臺。 |
四年 |
工學學士 |
工程力學B1、工程力學B2、工程流體力學、結構力學、鋼筋混凝土結構基本原理、鋼結構基本原理、建筑材料、土力學、巖石力學與工程、基礎工程、城市地下工程、地鐵與輕軌工程、隧道工程、地下建筑結構、城市地下建筑與規(guī)劃、城市地下管網工程設計原理、盾構設計與施工、工程地質與水文地質、建筑制圖,與計算機輔助設計(ACAD)、工程測試技術、工程項目管理等。 |
碩士研究生
專業(yè)名稱 |
研究方向 |
修業(yè)年限 |
授予學位 |
主要課程 |
一般力學與力學基礎 |
1. 有限變形力學及其數值方法 2. 細觀力學與損傷力學 3. 材料長期力學行為與地下洞室長期穩(wěn)定性分析 4. 復合材料力學 |
(2+2)三年 |
工學碩士 |
|
固體力學 |
1.固體損傷斷裂與強度理論 2.有限變形力學理論與應用軟件 3.現代力學光測技術及圖像處理 4.深部巖體力學 5. 孔隙介質力學 |
三年 |
工學碩士 |
應用數學基礎、有限變形力學、彈性力學、塑性力學等 |
流體力學 |
1. 湍流理論及應用 2. 計算流體力學理論及方法(CFD) 3. 煤-氣耦合理論和工程應用 4. 等離子體動力學研究 5. 格子玻爾茲曼方法及應用 |
三年 |
工學碩士 |
應用數學基礎、高等流體力學、多相流體力學基礎、控制工程基礎等課程 |
工程力學 |
1. 巖體力學與分形研究 2. 現代光測技術及圖像處理 3. 工程力學測試技術 4.計算力學方法及應用軟件 5. 礦山工程力學 |
三年 |
工學碩士 |
應用數學基礎、有限變形力學、彈性力學、塑性力學等 |
動力系統(tǒng)分析 |
1. 非線性動力學與混沌的理論研究 2. 工程結構振動分析 3. 計算動力學方法及應用軟件 4. 礦山動力災害機理分析 5. 有限變形動力學理論及其數值方法 |
三年 |
工學碩士 |
|
建筑學 |
1. 中西建筑文化比較 2. 綠色建筑與節(jié)能設計 3. 工業(yè)建筑遺產保護與利用 4. 城市地下空間開發(fā)與利用 5. 歷史建筑與遺產保護 |
三年 |
工學碩士 |
|
巖土工程 |
1. 巖土力學理論與工程 2. 軟巖工程力學理論及支護技術 3. 礦山建設工程理論與技術 4. 隧道及邊坡工程 5. 爆破理論與技術 6. 城市地下工程及特殊施工技術 |
三年 |
工學碩士 |
數理方程、彈塑性力學、高等結構力學、高層結構共同作用原理、結構振動理論、地下工程結構等課程 |
結構工程 |
1. 結構體系與分析 2. 結構損傷與破壞理論 3. 新型材料與結構 4. 結構檢測與加固技術 5. 地下工程結構與施工技術 |
三年 |
工學碩士 |
數理方程、彈塑性力學、高等結構力學、高層結構共同作用原理、結構振動理論、地下工程結構等課程 |
市政工程 |
1. 城市地下工程 2. 市政基礎工程 3. 市政工程規(guī)劃、設計與管理 4. 市政工程中的特殊施工技術 5. 城市廢棄物處理與環(huán)境巖土工程控制技術 |
三年 |
工學碩士 |
|
供熱、供燃氣、通風及空調工程 |
1. 礦井熱害成災機理及控制技術 2. 礦山地熱新能源開發(fā)利用 |
三年 |
工學碩士 |
|
防災減災與防護工程 |
1. 城市消防 2. 地下工程防災減災 3. 礦山突發(fā)性災害防治 4. 爆炸作用及其防護 5. 地質災害預測預報 |
三年 |
工學碩士 |
數理方程、彈塑性力學、高等結構力學、高等流體力學、安全工程、工業(yè)通風與消防工程等課程 |
橋梁與隧道工程 |
1. 隧道力學與工程 2. 城市隧道工程 3. 隧道施工技術 4. 特殊隧道工程 5. 橋梁設計與施工 |
三年 |
工學碩士 |
|
城鄉(xiāng)規(guī)劃學 |
1.城市規(guī)劃與設計 2.城市設計與遺產保護 3.城市發(fā)展理論與政策 |
三年 |
工學碩士 |
|
工程管理 |
1. 建設項目管理 2. 建設工程投資與造價管理 3. 工程管理信息系統(tǒng) 4. 房地產經濟與管理 |
三年 |
工學碩士 |
|
設計學 |
1.平面設計與廣告設計研究 2.室內設計與景觀設計研究 3.工業(yè)設計與交互設計研究 4.中國山水畫傳統(tǒng)與創(chuàng)新 5.色彩創(chuàng)作與材料的研究 |
三年 |
藝術碩士 |
|
建筑與土木工程 |
1.巖土力學理論與施工技術 2.建設項目管理理論與施工技術 3.礦山建設工程理論與施工技術 4.橋梁與隧道工程理論與施工技術 5.結構體系與分析 6.結構損傷與破壞理論 7.新型材料與結構 |
三年 |
工程碩士 |
|
美術 |
1.中國山水畫傳統(tǒng)與創(chuàng)新 2.設計藝術與中國元素 3. 造型藝術研究 4.專業(yè)色彩與材料研究 |
三年 |
藝術碩士 |
|
藝術設計 |
1.廣告創(chuàng)意形態(tài)構成研究 2.多媒體形態(tài)構成研究 3.公共藝術形態(tài)構成研究 4.環(huán)藝設計形態(tài)構成研究 5.裝潢設計形態(tài)構成研究 |
三年 |
藝術碩士 |
|
博士研究生
專業(yè)名稱 |
研究方向 |
修業(yè)年限 |
授予學位 |
主要課程 |
一般力學與力學基礎 |
1. 有限變形力學及其數值方法 2. 細觀力學與損傷力學 3. 材料長期力學行為與地下洞室長期穩(wěn)定性分析 4. 復合材料力學 |
四年 |
工學博士 |
|
固體力學 |
1. 巖體力學與工程應用 2. 損傷斷裂力學及工程應用 3. 非線性動力學及其應用 4. 現代光測理論及其應用 5. 計算固體力學數值方法 |
四年 |
工學博士 |
現代數學基礎、分形-巖石力學、非線性動力學引論、巖石損傷力學等課程 |
流體力學 |
1. 流體力學及應用 2. 計算流體力學理論及方法(CFD) 3. 煤-氣耦合理論和工程應用 4. 格子玻爾茲曼方法及應用 5. 激光等離子體流體動力學研究及強場下的等離子體動力學 |
四年 |
工學博士 |
|
工程力學 |
1. 裂隙巖體力學與工程應用 2. 現代光測理論及其應用 3. 計算力學與數據可視化 4. 巖體力學與采礦工程 5. 現代力學測試方法 |
四年 |
工學博士 |
現代數學基礎、分形-巖石力學、非線性動力學引論、巖石損傷力學等課程 |
巖土工程 |
1. 巖土力學理論與工程 2. 工程爆破與巖石破碎 3. 地下工程理論與技術 4. 軟巖工程力學 5. 深基坑與邊坡工程 6. 礦山建設工程 |
四年 |
工學博士 |
現代數學基礎、分形-巖石力學、非線性動力學引論、巖石損傷力學等課程 |
結構工程 |
1. 結構計算分析 2. 結構損傷與破壞理論 3. 結構體系設計理論 4. 地下工程結構 |
四年 |
工學博士 |
|
市政工程 |
1. 城市市政工程規(guī)劃、設計與管理 2. 城市地下工程的施工技術 3. 市政基礎工程 4. 城市廢棄物處理與環(huán)境巖土工程控制技術 5. 城市環(huán)境工程與綠色建筑 |
四年 |
工學博士 |
|
供熱、供燃氣、通風及空調工程 |
1. 礦井熱害成災機理及控制技術 2. 礦山地熱新能源開發(fā)利用 |
四年 |
工學博士 |
|
防災減災工程及防護工程 |
1. 建筑火災防治 2. 地下工程防災減災 3. 礦山突發(fā)災害防治理論與技術 4. 巖土工程與地質災害預測預報 5. 現代防護工程理論與技術 |
四年 |
工學博士 |
|
橋梁與隧道工程 |
1. 隧道力學與工程 2. 復雜隧道施工新技術 3. 橋梁結構理論和應用 4. 新型材料及其工程應用 |
四年 |
工學博士 |
|
工程管理 |
1. 工程項目管理 2. 工程項目投資與造價管理 3. 工程信息化管理 4. 工程風險管理 |
四年 |
工學博士 |
|